前兩天小米10發(fā)布,發(fā)布會上雷軍說道,小米10是小米手機正式沖擊高端手機市場的一款手機,以后的小米將擺脫價格束縛,不惜代價追求極致體驗。
這幾年,小米一直在對標華為,這次發(fā)布會,更是直接拿mate 30 Pro 5G來進行對比,最后雷軍的一句“全面超越”給發(fā)布會畫上了一個完美的省略號。
為啥不是句號感嘆號,而是省略號?因為小米還有一樣沒趕上華為,那就是品牌力。
高端手機市場一直是小米努力的方向,但是一直未能如愿,反觀華為,從最初的運營商定制機一步步走到了國產高端旗艦機。華為的高端之路或許值得小米好好借鑒一下。
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(fā)布的全球智能手機2019年全年出貨量數(shù)據顯示:華為以17.6%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二。
時間倒退10年,回到2010年,我們再看下全球手機的品牌占比情況:
這里沒有華為的影子,彼時的手機市場還是諾基亞一統(tǒng)天下。
早在2003年,華為就成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手機業(yè)務部,但是我們真正認識到華為的智能手機,是在“中華酷聯(lián)”的時代。
蘋果顛覆了智能手機,老牌手機廠商逐漸落幕,國產智能手機迎來了第一波機會,通過和國內運營商深度合作,在運營商的燒錢補貼之下,充話費送手機成了那些年的主要銷售模式,2012年,中華酷聯(lián)陣營形成。
華為那時候出貨量最多的手機主要以C系列、G系列和U系列的手機為主,記得當時我的第一款智能手機就是充話費送的華為G520聯(lián)通版。
到了2014年,運營商對終端的補貼降低,在這樣的變化之下,只有華為未雨綢繆,其他幾家由于過度依賴運營商,對于這種變化全都措手不及,以至于失去了后面的發(fā)展機會。
有人落幕就有人上臺,每個時代從來不缺主角,“中華酷聯(lián)”的時代落幕了,小米的時代來了。
當時小米以MIUI為突破口進入手機硬件領域,2011年第一代手機發(fā)布后,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從此一飛沖天。
2014年,小米超過三星,占據國內手機銷量第一的位置,華為那時候占據第四。
小米互聯(lián)網模式的成功,吸引了很多廠商的效仿,這其中就有華為的榮耀,2015年,小米依舊第一,華為憑借榮耀沖了上來,占據第二。
時間來到2016年,國內手機市場的競爭愈發(fā)激烈,OPPO和vivo的強勢崛起成為手機圈最大的黑馬,騰訊發(fā)布的《2016國產手機行業(yè)報告》顯示,OPPO以16.8%的市場份額奪得第一。
此時的國內手機市場迎來了“華米OV”四強爭雄的時代,也就是從那時開始,華為手機開始了從千元機沖擊高端手機之路。
說起高端手機,除了配置和體驗,價格段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判維度。
之前的國產機,價格普遍在3000元以下,在4000元以上的價位段,人們普遍選擇的是蘋果和三星,這其中便有一個空白價格段:3000到4000,華為正是看到了這個,于是在2016年發(fā)布了P9系列。
2016年,華為P9/P9 Plus上市8個月全球出貨量超1000萬臺,成為了華為第一款出貨量破千萬的高端旗艦智能手機。
從此,華為憑借P系列和Mate系列牢牢把控著4000元以上價位,同時也形成了時尚和商務兩條互不影響的產品線。
除了精準把控價格段外,華為手機的硬件和體驗也為其進軍高端手機市場做出了不小貢獻,其中以Mate系列為甚。
2013年3月,華為在美國CES發(fā)布Ascend Mate 1,配備6.1英寸屏幕,這個尺寸在當時可以稱之為“巨屏”,4050mAh大電池,采用K3V2四核1.5GHz處理器,主打大屏幕長續(xù)航。
2014年3月,華為發(fā)布Mate 2,處理器升級為麒麟910,從此麒麟系列被沿用至今。
同年9月,華為Mate 7正式發(fā)布,采用麒麟925芯片,奠定了華為Mate系列商務旗艦的定位。
2015年11月,中國上海世博中心,華為發(fā)布Mate8,搭載麒麟950處理器,成為2015年華為最旗艦、最高端、最重磅的武器。
2016年,Mate 9登場,同時迎來三個版本,分別是Mate 9、Mate 9 Pro以及Mate 9保時捷版。從那一年,華為的萊卡認證鏡頭也開始成為賣點。
這一年還有一個小插曲,三星Galaxy Note7的電池門事件給了華為一個機會,很多高端手機用戶群體從三星轉向華為。
后面的17、18、19三年,華為繼續(xù)推出Mate10、20、30系列,更是將價格段提到了8000檔,繼續(xù)領跑國內高端手機市場。
除了旗艦配置和體驗,華為之所以能夠成功沖擊高端市場,是因為其精準的產品定位,包括價格定位、功能定位。Mate系列覆蓋四千到七千的價格段,目標人群商務精英,主打商務安全;P系列定位三千到五千的價格段。目標人群年輕群體,主打時尚潮流。
2019年,華為以38.5%的占有率繼續(xù)占據國內手機市場第一的位置,到了今天,華為的品牌影響力可謂是水到渠成。
當然,本文只討論了華為的高端旗艦,其他中低端機型包括互聯(lián)網品牌榮耀也為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做出了巨大貢獻,我們有機會再討論。
從華為的高端之路來看,只要手機廠商能夠推出優(yōu)秀的產品,消費者是愿意去買單的,小米10為小米手機的高端之路打了一個良好的基礎,品牌力需要極致的產品力來積淀,我看好小米。
推薦閱讀:麒麟710與驍龍710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